God7⁺宗教社會創新Ⅱ
2024.5/5 13:30-15:30 地點/暨大圓型劇場
主持人/謝國興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南投竹山紫南宮出借「發財金」是社會創新的起點,其可觀的經濟資本成為推動地方公益的重要關鍵;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新港奉天宮帶來媽祖信仰的創新發展;臺灣徒步進香路程最遠的白沙屯媽祖,20年間進香人數激增近60倍,見證「粉紅超跑」的魅力;台江大廟興學運動則結合社區大學公民學校的理念和保生大帝的信仰宗旨,發展成「愛鄉護境、保生護水」的學習行動;組線發展聯盟互助的一貫道,集體創作,展現傳統現代的融合;埔里祈安清醮逾120年歷史,凸顯了地方社群的參與和社會行動力的活躍。這些案例彰顯了台灣民間信仰的盎然生機與活力!
紫南宮發財金的故事
/林吉郎(臺灣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紫南宮出借「發財金」的活動是「社會創新」的起點。紫南宮因發財金而累積的可觀經濟資本,成為其後重要作為,包括:舉辦「社寮開庄暨紫南宮啟建三百年祭」活動、出資成立「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辦理「全國文藝季」、參與「921災後重建」、吃丁酒、各項公益活動的推行、發行錢母、開運金雞、建造五星級廁所與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等。系列活動的舉辦,吸引人潮,周邊商店街陸續形成,也帶動社寮地區的農產品,為竹山、南投地區創造可觀商機,其「社會價值」難以數計。
新港奉天宮廟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何達煌(臺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新港奉天宮創建213年,其奉祀的開台媽祖已有403年的歷史。在傳統與現代的激盪下,奉天宮正在開創媽祖信仰的創新性發展。從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到淨港掃街,新港以環保榮耀媽祖; 從「亞洲落地掃」到國際兒童藝術節,帶來新廟會文化;從「慈光普照黑水溝」到「出巡美國」,看到媽祖無可擋的魅力;從新港奉;天宮媽祖文物義工團到世界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的成立;從徒步到騎腳踏車繞台的新香路……新港奉天宮媽祖信仰,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化大路。
粉紅超跑撼人心 ─白沙屯媽祖進香
/林茂賢(臺灣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目前臺灣徒步進香最遙遠的活動,路程長達近400公里,路線由媽祖神轎決定,充滿神秘感。媽祖所到之處,常見病患家屬將病人抬至神轎底祈求媽祖庇佑,也有民眾以「換花」(或獻花)方式祈求生男生女,近年隨著信徒增加,進香活動的規模也逐年擴大。 白沙屯媽祖抵達北港朝天宮後,進行割火儀式,舀取香火帶回供奉,象徵香火傳承。媽祖信仰源自海洋文化,成為移民渡海的心靈寄託,並演變為救災、庇佑、保護的全能之神。媽祖崇拜將人神關係內化為倫理親屬關係,成為台灣人共同的母親。
大廟興學
/林朝成(臺灣台南社區大學校長)
大廟興學以「發展生命、發展學習、發展文化」為號召,朝皇宮和台南社區大學共構「以學習發展社區」的發想和社區行動。「一村一廟一樂團」是切合宗廟文化的學習推廣,「繞鄉樹徑」是找回回家的小路,「大道公照顧站」是老人社會的補給站,「打造社區博物館」是認識在地文化的路徑,「河川守護運動」則是守護家鄉更是生活文化創新的參與,「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倡導,拓展了公廟的視野,實踐的過程學習到在台江生活的價值和綠道貼近生活的健康文化價值。14年來,大廟興學舉辦了二百多場的村廟論壇,公民發聲,共同討論社區的各項公共議題,使得「重回村廟」成為一個可以實踐的社造路徑。
永不止息的開創精神︰一貫道的深根與深耕
/陳祈蓁(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研究研所博士)
以近年來,一貫總會凝聚各組線在疫情期間的突破,凝聚創發。自921埔里救災、88水災 至近年對社會之深度關懷︰捐血/一日一齋/天壇安座落成/傳道九十/東協十國/2024年3月份泰國世界高峰論壇/白陽聖廟讀經匯演。對人才培育,組線的發展聯盟互助,集體創作,傳統現代融合,在風雨中屹立,在困難中堅持,根留台灣,放眼世界,向下深耕向上成長。
埔里建醮文化社會行動
/鄧相揚(臺灣報導文學家、埔里文史工作者)
埔里祈安清醮為大埔里地區流傳已久的一項文化傳統,祭典儀式世代已有120年以上。祈安清醮祭典每逢子年辦清醮,並在卯年辦理三獻清醮。建醮範圍涵括埔里鎮、仁愛鄉二村,人口數近十萬人。醮事由恒吉宮媽祖廟擔任總壇綜理醮局,並將鎮內再區分出東、南、西、北四個祭典營運區域(四大柱);鄉村地帶則設置分壇,數量高達63處。祭典醮壇、藝閣設置,與結合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之看牲、看桌,展現鄉土文化藝術,祭典科儀進行期間,每戶繳交丁口錢,在地社群高度參與,充分展現社會行動力。